
《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中提及的“產能置換”作為一項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任務,一是要“引導產能有序退出。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市場化運作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形成淘汰落后與發展先進的良性互動機制”。二是要“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引導國內有效產能向優勢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推動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格局?!蔽覀€人認為,對產能置換的概念和政策的理解或解讀可能有兩個版本,一種可以理解為產能過剩行業各自在本行業內進行產能置換;另一種也可以解讀為跨地區跨行業的另一種“指標交易”的置換方式。從未來水泥行業轉型升級、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角度,個人更傾向于后者的解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就《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稿征求行業協會意見,結合《實施辦法》和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談點個人的認識和建議。
一、產能置換要有利于化解產能過剩
近幾年,被淘汰的落后水泥產能,一部分企業早已停產,一部分企業產能發揮有限,也就是說被淘汰的落后產能是理論上的計算值,而新增產能是實實在在的,對市場增量和沖擊是巨大的。所以說,用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指標置換新增產能,等于減1又加1,甚至是減1加2,即使“減量置換”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貢獻也是有限的,更何況對被淘汰落指標的界定還時常存有重復計算、虛報產能的異議。
淘汰落后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是政府政策和法規的要求;而新增產能是市場需求的反映,是產業技術進步和升級的必然。淘汰落后產能是為了化解產能過剩,而新增產能就很難說也是化解產能過剩了。那么,通過產能置換來新增產能投資項目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二、產能置換要有利于促進技術進步
2013年,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已占總產能的95%以上。這之前,按照產業政策規定,淘汰落后產能就是用新型干法水泥技術淘汰以立窯為主的等落后產能。但今后,落后產能就是規模小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了,再置換產能也就是在單線規模上放大,能源消耗有所降低。尤其是近幾年新增水泥產能基本都是相同生產工藝的日產5000噸及以上規模熟料生產線,在水泥生產中關鍵的窯爐技術和粉磨技術上沒有實質性的創新突破。也就是說,今后的產能置換基本是相同水泥生產技術的重復建設,對水泥行業的技術進步促進意義不大。
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我們的產能置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有必要放緩,為行業技術創新預留一個發展時空。淘汰落后的產能指標不一定都要置換成新增產能。
三、產能置換要有利于企業兼并重組
“產能”的形成是投資的結果,“置換”就是加快報廢以前的投資,引導新的更大的一次投資行為。從投資角度分析,產能置換政策就是一個引導繼續投資的政策。因此,產能置換的說法就是為新增產能投資項目,在產能過剩背景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要是投資就會給項目所在地政府帶來GDP增長,這也就是水泥行業產能過剩難以遏制的根本原因。
對于產能置換的概念我們為何不換一個角度來思維?產能可以由先進技術置換落后技術,同樣先進技術之間的產能也可以進行置換,兩者的相同點都是保持現有產能總量基本不變。先進技術企業之間的產能置換就是在現有企業之間進行相互參股或委托經營權,這樣的的產能置換做法,更有利于推動企業兼并重組。鼓勵企業之間通過彼此交換股權、相互參股、委托經營的方式,是對產能置換政策的創新理解,這種產能置換的方式不受地區的限制,不受企業所有制的限制,從而使得區域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市場集中度得以提高。實現企業之間的產能置換勢必提升行業的經濟效益,化解了因行業產能過剩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才是最有效的跨地區產能置換。
大企業之間的股權置換、委托經營是產能的等量置換,雖然產能未減,但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大企業對市場的主導能力得到加強,加速了落后產能的淘汰。
四、產能置換要有利于國家低碳經濟
有產能就存在著環境排放負荷。有資料反映,2012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近100億噸,超過美國和歐盟(EU)的總和,占全球總排放的近三分之一,國家在控制碳排放污染方面的壓力巨大。如果將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指標核算為碳排放指標,拿到市場進行交易,這不僅支持了我國剛剛興起的碳交易市場,也是最有效的跨行業產能置換,對被淘汰企業還可以得到實惠,對國家和世界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也做出了貢獻。
將需要淘汰的水泥產能指標核算為碳排放指標,進行跨地區市場交易,這就真正實現了41號文件要求的“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引導國內有效產能向優勢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推動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格局?!焙怂愫蟮奶寂欧胖笜艘坏┠苌鲜薪灰祝灰缀笾笜司筒灰欢ㄟ€用在新增水泥產能方面了。
五、產能置換要有利于遏制新增產能
所謂新增產能的解釋是,除了投資新線建設外,也包括因對現有生產線的改、擴建項目帶來的新增產能。水泥行業要遏制的產能是新增熟料產能,而對于新增水泥粉磨能力沒有必要控制。對于通過更換生產線中原有窯、磨主機設備而新增熟料產能的項目要遏制;以老廠搬遷立“異地改造”的水泥項目要遏制;人均年水泥產能已達2噸以上的地區要停止核準任何投資方式的新增水泥產能項目。企業在原有窯和磨機規格不改變的情況下,進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要全力支持。
遏制新增產能的關鍵在省級人民政府,地方政府對投資觀念的改變在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