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全國兩會,描繪可期未來。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兩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別是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科技創新,基建投資,碳達峰、碳中和等與水泥行業相關熱點內容,更是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會給水泥行業帶來怎樣的發展預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的目標任務會推動水泥行業如何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看待兩會代表提出的與水泥行業相關的建議等,帶著這些問題,數字水泥網日前對中國水泥協會執行會長孔祥忠進行了獨家專訪:
數字水泥網: 2021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2021年的經濟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以上,這對水泥行業來說有什么樣的影響?是否意味著今年水泥需求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孔祥忠:政府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據此估算,未來15年(2021-2035),國內生產總值需平均每年保持6%以上的GDP增長。也就是說,該時期內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必須也只有維持中高速增長水平,才能確保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順利達成。因此,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以上的預期目標,正是國家科學統籌并成功實現近、遠期發展目標的堅定意志體現。
客觀來講,從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角度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依然是重要驅動力,而依靠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目標實現還需假以時日。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帶動制造業發展,基本可以判斷為必然結果,此時作為生產建筑行業基礎原材料的水泥行業必然首當其沖,這對水泥行業來說,是一個長期利好。
利好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水泥市場需求未來一定時期內還會維持在高位平臺期;二是水泥產品的品質和質量會有一個提升過程;三是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加速產業鏈向行業上下游延伸。
數字水泥網: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2021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這對水泥企業會有怎樣的影響?水泥行業是否有自己的減排計劃?
孔祥忠: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這意味著國家和各地區的各相關能耗指標和排放指標會進一步完善提升,重點高耗能行業減碳任務更重,相關企業要加大節能減排科技投入,積極應用節能低碳技術裝備,同時,新型節能低碳技術及產品應用前景廣闊
節能減排是恒久命題,對于水泥行業,實現節能減排達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加快綠色能源應用和數字化技術應用。目前,低溫余熱發電在水泥行業已經完成,下一步,要加快企業微電、風機電機節能、窯爐煅燒節煤、光伏能源、生物質替代燃料等等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水泥行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數字水泥網:支持科技創新和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本期政府報告里最為引人關注的內容之一,水泥行業將如何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孔祥忠:“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出的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近年來國家對相關八大重點碳排放行業(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也提出了相應的減碳排放要求。水泥行業作為碳排放的主要行業之一,以實際行動密切配合政府主管部門,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責無旁貸。
春節過后第一周(2021年1月25日),中國水泥協會便與工信部原材料司聯合召開了水泥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和路線圖視頻座談會。緊接著2月25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高云虎司長、尤勇副司長帶隊,到中國水泥協會就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展開調研,并召開專題研討會,可見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均對此項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任務、時間都很緊迫。同時,中國水泥協會碳減排專家委員會已組織有關專家,著手編寫《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路線圖》,相關課題研究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
我們還關注到,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編制《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我們將配合好政府各有關部門,做好行業碳達峰工作,爭取盡快達峰。水泥行業最終也會像煤電行業一樣,由政府主管部門向行業下達碳排放配額,以配額總量指標控制行業碳排放峰值。今年有兩件事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政府給火電行業下達碳排放配額指標;二是全面啟動全國碳交易計劃,6月底前上線全國碳交易系統。
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水泥行業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以降碳為總抓手,調整行業治理方式,加快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轉變,這項工作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水泥行業環保工作的頭等大事,為此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1、設定科學碳減排路徑,制定碳達峰路線圖。
2、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減碳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推廣。
3、積極探索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做好商業轉化研究。
4、水泥企業要積極參與碳交易。
數字水泥網: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鋁集團原董事長葛紅林呼吁糾正用“兩高一資”、“高能耗”定義原材料產業,糾正對原材料產業的政策歧視,建議政府盡快讓原材料產業享有允許類的產業政策,包括金融、財稅、貿易等方面普惠性政策。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荻港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來輝也建議將水泥行業從高污染高能耗名錄中移出。水泥是重要的原材料產業之一,您如何看待此類提案?
孔祥忠:“兩高一資”,“高耗能”是外界對原材料產業的認知,每個行業都存在自然屬性,這屬于行業屬性范疇,國家對此有相應的衡量標準,每年也會做相關的檢查督促工作,這對行業發展有好處,不存在歧視,需要客觀看待。
同時,我個人認為從行業感情方面也可以理解。單就水泥行業近年來的發展進步而言,“高污染”這一定義已不再準確,因為我國水泥行業現行的排放標準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最為嚴格的,排放量大并不等于污染最大,行業先進與否在于行業所創造的價值與消耗資源的比例的高低,將“兩高一資”中的“高污染”改成“高排放”更為確切。所以,盡快讓水泥行業享有允許類的產業政策,包括:金融、財稅、貿易等方面普惠性政策的建議具有合理性。
作者: 付亮 來源: 數字水泥網